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405)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能力强、素质高,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掌握土地资源管理先进理念和技能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到土地估价及资产评估机构、土地规划与设计研究单位、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城市建设及管理相关部门、房地产行业,从事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地籍管理、房地产开发管理以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制定及执行等方面的管理及技术工作,或者到高校和相关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具体要求包括:
1.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拥护党的领导和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及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
2.刻苦钻研,勤奋学习,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地籍管理、土地评估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或技能方法;熟悉土地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与所从事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具备将土地管理信息技术综合应用于土地资源管理的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外文资料,并能运用该语种写作论文摘要。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属于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设有研究方向:
1.政府规制与土地政策
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为社会和政府提供决策意见为目标,研究土地政策及土地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实践历史与现状。主要涉及土地市场与政府规制、土地经营管理、土地行政管理、土地公共政策、土地产权理论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等等。研究成果紧跟国情的需要而变化,尤其强调其实用性、政策建议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土地评估与规划
研究土地及不动产评估的理论与方法,不动产市场运行机制、不动产评估的模型和方法、不动产评估市场管理、土地综合规划理论与方法等等。
3.资源环境与土地整理
研究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的理论与方法、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与整治、土地生态修复技术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与实务等。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术型)在校学习的基本年限为3年。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及考核方式(具体内容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培养计划中制定的课程学习及其他环节的全部内容,修满规定的学分,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申请论文答辩。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总学分数为36学分。
课程分为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补修课、实践课程、学术讲座。其中: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必修课为学位课,为26学分;专业选修课、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为非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实践课程1学分;学术讲座1学分;补修课不计学分。
1.学位公共课(共计4门,8学分)
包括政治理论课程和外国语两门课程。
政治理论课程(2门,3学分)。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教社科[2010]2号)的要求,硕士研究生开设1门必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占2学分;1门选修课程“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占1学分。
外国语课程(2门,5学分)。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必修课程“英语精读”(3学分)和“英语听说”(2学分)。
2.学位基础课(共计3门,9学分)
是指某学科门类中各个学科(专业)硕士生都要修读的课程,应体现本学科(专业)硕士生在基础理论方面应具备的宽度和水准。课程包括:中级微观经济学、管理研究方法、现代管理专题研究。每门3个学分,共计9学分。
3.学位必修课(共计3门,9学分)
是指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应体现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应具备的宽度和水准。课程包括: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公共部门经济学。每门3学分,共计9学分。
4.专业选修课(至少修满6学分)
是指本学科(专业)硕士生选修的专业课。专业选修课是必修课程核心基础的延伸,要充分体现该学科(专业)研究方向的特点。课程包括:土地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政府规制与土地政策、土地行政管理、土地评估理论与方法、土地管理信息技术、土地调查与制图、土地利用与规划学、地籍学。至少修满6学分。
5. 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至少修满2学分)
根据学科发展的综合化、交叉性和边缘化发展情况和趋势,可开设一些跨学科或跨专业的课程。课程包括:课程包括:区域经济学、城市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应至少选修1门课程,至少修满2学分
6.实践课程(1学分)
包括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等,计1学分。社会实践包括进行社会调查,到实际部门实习等。教学实践包括授课、指导本科生作业和科研,参加教学方法、内容、改革等教学实践项目及其他教学实践活动。各种实践完成后需提交书面实践报告,经指导老师评价合格后方可取得学分。
7.学术讲座(1学分)
包括硕士研究生的专题综述、校内外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及讲座等。共不少于8次,计1学分。
8.补修课
是指跨一级学科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研究生需补修与本学科(专业)相关本科阶段的专业核心课程,一般2门左右。补修课成绩必须及格,但不计学分。
五、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第四学期初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能力等。中期考核合格者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六、实践环节
1.教学实践
硕士研究生应参加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包括授课、指导本科生作业和科研,参加教学方法、内容、改革等教学实践项目及其他教学实践活动。
2.社会实践
为加强硕士研究生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包括进行社会调查,到实际部门实习等。结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聘请校外有实践经验的经济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专家,作为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增强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学位论文必须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应该能够反映出研究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或科研任务进行。论文应有新见解,完成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1.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中外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的课题,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论文写作计划。研究生要在第四学期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需在由本学科导师参加的论证会上,就选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研究现状及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案和进度等作出说明,并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论文写作。开题报告书等资料经学科、专业负责人审查批准后,交研究生部培养管理科备案。
2.论文中期检查
在学位论文工作中期,应对研究生论文写作的进度、论文内容、精力投入等方面进行检查,中期检查应在第五学期初完成。
3.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
学位论文完成后,由研究生部和学院按照学校有关文件规定,对硕士学位论文进行隐名评审及组织公开答辩。
八、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考核、论文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等研究生培养教育的重要环节,应由导师组集体讨论。导师要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帮助。
九、本学科、专业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一)主要经典著作:
[1] 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节选),人民出版社,2004
[2] 亚当·斯密,国富论,华夏出版社,2005
[3] 伊利、莫尔豪斯,土地经济原理,商务印书馆,1982
[4] 毕宝德,土地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 陆红生,土地管学理总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6] C.A.乌达钦,土地规划设计(上下册),1958
[7] 林增杰,地籍学,科学出版社,2006
[8] 李德仁、刘耀林,土地信息技术,地质出版社,2001
[9] 邬伦等,地理信息系统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0] 张熏华,土地与市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11] 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2] 夏书章,现代公共管理概论,长春出版社,2000
[13] 奥斯特罗姆等,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商务印书馆,1996
[14] W•布鲁斯,社会主义所有制与政治体制,华夏出版社,1987
[15] 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世纪的政治——经济制度,上海三联书店,1992
[16] 理查德D•宾厄姆,美国地方政府的管理:实践中的公共行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7] 罗纳德•H•奇尔科特,比较政治学理论——新范式的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18] 马克•波波维奇,创建高绩效政府组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9] 帕特里夏•基利等,公共部门标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0] 查尔斯•比尔德,美国政府与政治,商务印书馆,1987
[21] 陈昕主编,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公共选择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2] 胡代光,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及其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3] 汪翔、钱南,公共选择理论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24] 张红凤、杨慧,西方规制经济学的变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5] 张红凤,西方国家政府规制变迁与中国政府规制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6] William Alonso,Location and Land Use: 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Land Rent,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1964
[27] Grant Ian Thrall,Land Use and Urban For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8] J.R. Lowdon Wingo,Transportation and Urban Land Use,Johns Hopkins Press,1961
[29] John F.Timmons&William G.Murray,Land Problem and Policy,Iowy State College Press,1950
[30] Helen F.Ladd,Local Government Tax and Land Use Policy,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1998
[31] Yilmaz Gurer,Urban Land Market and Policies,OCED Publication Service,1992
(二)主要专业学术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地理学报、地理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地球信息科学学报、公共管理学报、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管理科学学报、公共管理学报、外国经济与管理、中国管理科学
Land Use Policy;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Urban Economics;Ecological Economics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表(管理类)
类别 |
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学期分布 |
考核方式 |
开课学院 |
1 |
2 |
3 |
学位公共课 |
|
政治理论课: |
54 |
3 |
|
|
|
|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 |
|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
√ |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英语: |
90 |
5 |
|
|
|
|
|
3 |
英语精读 |
54 |
3 |
√ |
|
|
考试 |
公共外语教学部 |
4 |
英语听说 |
36 |
2 |
|
√ |
|
考试 |
公共外语教学部 |
学位基础课 |
5 |
中级微观经济学 |
54 |
3 |
√ |
|
|
考试 |
经济学院 |
6 |
管理研究方法 |
54 |
3 |
|
√ |
|
考试 |
工商管理学院 |
7 |
现代管理专题研究 |
54 |
3 |
√ |
|
|
考试 |
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江南体育官网 |
学位必修课 |
8 |
公共政策分析 |
54 |
3 |
|
√ |
|
考试 |
江南体育官网 |
9 |
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 |
54 |
3 |
|
|
√ |
考试 |
江南体育官网 |
10 |
公共部门经济学 |
54 |
3 |
|
√ |
|
考试 |
江南体育官网 |
专业选修课 |
11 |
土地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 |
36 |
2 |
|
|
√ |
考查 |
江南体育官网 |
12 |
政府规制与土地政策 |
36 |
2 |
|
|
√ |
考查 |
江南体育官网 |
13 |
土地行政管理 |
36 |
2 |
|
|
√ |
考查 |
江南体育官网 |
14 |
土地评估理论与方法 |
36 |
2 |
|
|
√ |
考查 |
江南体育官网 |
15 |
土地管理信息技术 |
36 |
2 |
|
|
√ |
考查 |
江南体育官网 |
16 |
土地调查与制图 |
36 |
2 |
|
|
√ |
考查 |
江南体育官网 |
17 |
土地利用与规划学 |
36 |
2 |
|
|
√ |
考查 |
江南体育官网 |
18 |
地籍学 |
36 |
2 |
|
|
√ |
考查 |
江南体育官网 |
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 |
19 |
中国经济与管理专题 |
36 |
2 |
|
|
√ |
考查 |
公共管理学院 |
20 |
城市管理学 |
36 |
2 |
|
|
√ |
考查 |
江南体育官网 |
21 |
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 |
36 |
2 |
|
|
√ |
考查 |
公共管理学院 |
实践环节:教学实践/社会实践 |
1学分 |
学术讲座 |
1学分 |
补修课程 |
公共管理学 |
土地资源管理学 |
应修满总学分 |
36 |
1